老观潭,地处桑植县城东大门五里桥对岸,它不仅山青水秀,还是人才辈出的摇篮。
椐载历史上曾有一个重量级人物出生此地。名叫萧朝贵,派名世英,生于1818年,近200年来,一直成了老观潭民众的骄傲与自豪。萧朝贵小时家境贫寒,加上战乱不断,12岁随父外出做工最后流落到广西武宣县一个小山村安家落户。
太平天国首领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,在广西长大的萧朝贵毅然参加。由于他英勇善战,累建功勋,很快被擢升为太平军右弼又正军师,领前军主将。咸丰元年(1851)的1月11日,在紫荆山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,同年12月被封为西王称八千岁。因天京失陷,1852年9月12日带兵前往湖南,突围长沙,不幸中弹壮烈牺牲,年仅34岁。(学术界介绍他的平时,说是生于1820年,壮族,广西人,牺牲时约32岁)葬于长沙南门外老龙潭。
他出生桑植老观潭,阵亡葬于长沙老龙潭,“观”、“龙”一字之差,实在巧合。其长子萧有和袭爵,堂弟世骆参与太平军为翼王石达开部下,后来不知所终。时至今日,萧朝贵牺牲160年多了,谁知他的故居遗址依旧桑植笑春风。
老观潭风景秀丽,神话故事像土鲁番的葡萄,一串又一串。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,寻找历史的影子。据传,1824至1887年,李仙姑在老观潭活动了63年,仙姑庙座落在老观潭左侧萧家峪山后。
仙姑一贯文静寡言,衣食俭朴,是闻名遐迩的草医,加上她辅以神灵泉水,达到百病百治百愈的地步,被当地人誉为神医。那时,大庸、慈利、鹤峰等地病人,纷纷前来求医的不计其数。为表达对仙姑的诚意和纪念,病人常常鸣锣击鼓、燃放鞭炮、焚烧香纸,祭拜这位包治百病、起死回生的神医。
传说仙姑因会腾云驾雾,惊动了官府,将她视为人妖被捕入。1885年6月19日,官府将她关进铁笼,以防妖变。进笼前,烈日当空,万里无云,当县令落座开审时突然天昏地暗,电闪雷鸣,只听一声巨响,公案被劈去一角,吓县令魂不附体,连忙下令放人,并用锣鼓鞭炮将她护送到仙姑庙。
此后,民众为她树碑立传,焚香烧纸,取水治病。民众每逢5月15她的生日和6月19日在官府入牢的蒙难日,纷纷来到她的坟前和仙姑庙烧香祭拜,虽然仙姑离我们远去,但仙姑坟、仙姑庙遗址尚存完好,但关于她的神话故事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。
清乾隆22年5月,在老观潭坪地中央建有一座尊老安人节寺坊,高7米,四柱三门,中为正门,正门左右安放一对石狮八字排开,门上方刻有“圣旨旌表节寺坊”等7个刚劲有力的大字,清代官员路经此门,文官必下轿,武官必下马。
乾隆25年间,距老观潭1华里的小山丘上,建有1座文昌阁孔庙,阁房3间,正间为课堂,左右为师生就寝卧房,正房中间立有孔子木质雕像。孔庙四周山峦起伏,苍松翠柏,四季常青,山前涧水蓝蓝,遗址尚存完好。
双桂园座落萧氏老屋祖祠右侧,坐西朝东,建于清嘉庆壬戊年间,当时为萧忠酂书屋,后更为学馆,供当地民众子弟就读,盛时学子近百人。走近此地仿佛仍有纸墨和园中桂花飘香四溢的感觉。
萧氏宗祠是老观潭的一大景观,建于嘉庆年间,宗祠坐南朝北,门对笔架山,祠前小溪汩汩流淌,山丘苍翠,生机盎然。围墙为青砖砌成,门楣精雕细刻,宗祠共分三进。一进为接待室,二进为宗族头领居所,三进为正厅,祖先牌位供立于此,每逢清明冬至,民众争相祭拜祖先,惩罚族中败行子弟。三进两侧分别为物品保管室和祭祀物品储藏室。
老观潭郁水两岸,还建有作坊和提水设施,上下游建四处筒车,一座碾坊和一座油榨坊。这些古色古香的基础设施,为当时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。从老观潭这些遗迹发现,它是当时社会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祭祀、居住、生产、生活的中心。
老观潭的这些人文景观,有的遗址仍然清晰可见,特别是萧朝贵故居遗址显得弥足珍贵。走近老观潭,当年那些精美的“人节寺坊”亭台楼阁、书屋学馆、萧氏宗祠等艺术建筑,仿佛就在眼前。
遗憾的是,有的艺术建筑在“文革”期间视为“四旧”被横扫。值得庆幸的是,桑植县委、县政府在这块充满人文景观的土地上,通过科学规划,打造一座现代的、充满艺术特建筑色彩和绿色环保的文化产业园区,为张家界后花园建设增添了光彩。
内容节选自:《桑植地名典故》
编辑:锦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