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桑植文史】谷罗山的神话故事

2021-05-04 10:19 来源:未知

  

很久以前,谷罗山根本没有现在的坪坝。那时候,这里峡谷深深、苍山莽莽,群兽出没,阴风凄惨,土家族先人住在大山的岩洞里靠打野兽、采野草营生度日。

 

有一年的夏天,天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大雨比瓢泼还凶,雷电似乎要炸开这个地球,山洪怒吼,谷罗山的深山峡谷到处是一片汪洋。孩子们吓得躲在妈妈怀里嚎叫,人们纷纷向高山奔逃。突然一声震天巨响,地壳颤动,好像天要塌下来了。

 

后来人们才知道,原来是谷罗山源头的一座大山裂开了,这条断穴有几里路长,深约数千丈,两边是悬崖绝壁,穴内滴水潺潺,穴底怪石盈沟,石柱列阵,石笋倒倒悬,光怪陆离,千姿百态,十分壮观。

 

传说是东海老龙王在此修炼三千年,练成真龙,玉帝命他镇守东海,这次从谷罗山地穴奔向东海,故将大山撕开,它修炼的地穴留下宝物无数。

从此谷罗山小河的水也就不断的从断穴流出来,上几十条小溪汇流,就成了现在的“罗峪河”,当年老龙王修炼后来裂山下海的地方就是现在的“龙门溪”。

 

龙门溪源源流出,可它前面没有出路,就在谷罗山周围屯住,使谷罗山变成了一个天然大湖。湖宽几百亩,四面环山围抱,形如一面大铜锣,人们把它叫做罗峪湖。

 

说也奇怪,这湖如遇旱岁,湖水自干,露出大片肥沃土地,湖岸百姓播种粮食能大获丰收。在湖的上方有一个神奇的小垉(地址在现在的牛洞口村),它能自动的随水位升降,不管湖水涨多高也淹不了它,因而在湖水泛滥的年代,湖周围的百姓都把谷子堆放在这小地上,免被洪水冲走。

 

久而久之,小垉居然堆放成了一座谷山,谷罗山的地名也由此而诞生了。

那么谷罗山现在是坪,而不是前面说的湖,又是怎么回事呢?这又要说龙门溪的故事了。

 

在谷罗山上方的金藏坪下边有个大凹,宽约百亩,凹中常年积水不知深浅。传说水中藏有三条龙,一母两子。这一年,母龙也想学老龙王下海当龙王,就使用法力用宝珠打开了龙门溪(这就是龙门溪裂开原因),它刚游到谷罗山湖时怪事又发生了。

 

在谷罗山现在的市场下方有个小垉,现在叫狮子垉。那时地上有座庙,庙里的长老下湖担水刚到湖边,只听得对面吼声震天,刹时水高百丈,浪卷向周围,长老十分惊慌,顺手挑担水急忙向庙中奔逃,只听得背后怒吼的水声跟踪赶来。长老吓得魂不附体,刚奔到庙门口,就乒乓一声跌倒在地,一担水泼得干干净净。

 

只见身后红光一闪,湖水哗啦消退,接着一声巨响,庙旁的山断了,湖水从断口奔腾而尽。这原来是长老的水桶把母龙的宝珠担走,母龙追赶宝珠,长老跌跤水泼,母龙收回宝珠水才退下的。不料因祸得福,罗峪湖水从此有了出路,蜿蜒曲折流向澧水,流向大海。

 

 

以后谷罗山湖变成了坝坪,露出万亩良田,就成为现在的谷罗山乡了,“断口”就是现在谷罗山的龙潭口。

母龙要下海去当龙王,沿途扰乱地方,给百姓造成一个又一个灾难,玉帝闻奏,龙颜大怒,立刻命令雷神处置,这条孽龙刚行至浪沙洲就被雷神将其击毙。至今,在浪沙洲河岸的绝壁处还刻有文字记载:

 

生在金藏坪,死在浪沙洲,一儿一女在后头;有朝一日龙动身,上下三坪一齐崩。

 

虽然这条孽龙在澧水沿岸其他地方骚扰百姓,被雷神处死,但它把谷罗山湖打出个龙潭口,使千亩荒湖变良田,对谷罗山人民有功,当地人民为纪念这条龙,每年都要在正月间玩龙灯,名曰“清吉灯”。

 

谷罗山的龙灯越玩越神,附近土家山寨都要接灯送灯,保一方清吉平安,据说在几十里外的桥自弯乡风栖山下庙里,长老和尚亲眼看见有条长龙在谷罗山乡上空翻滚,翩翩腾飞而去,其实这就是谷罗山龙灯玩灵显圣了。
 

内容节选自:《桑植地名典故》

编辑:锦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