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莲,地处桑植县东北边陲,东南比邻慈利县,东北与石门县交界,西邻人潮溪乡,西北与白石乡接壤。
在很久很久以前,西莲是一个很大的湖。现在的月岩、风合、石门垭、玉京和骡子岭五个村的大部分土地,都被淹没在湖水里。当时这个湖两头窄,中间宽,东西长10多公里,南北之间最宽处约8公里,湖底最低处海拔不到300米。
湖的周围除4个海拔都在800米左右的垭口,其余都被大山界包围着。由于海拔高、坡度大,蓄水能力很差,土家先民只能在贫瘠的土地上艰难的生存繁衍,挖葛、打蕨、采摘野果和狩猎成了他们生活品的主要来源,当时人们不会造船,一眼望不到边的水阻隔了交通,人们来往十分不便,经济十分落后,土民们过着衣不蔽体、食不饱肚的生活,当时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:山重岭来岭重山,隔湖相望难相见。
若要外出通来往,穿山越岭绕大圈。
跑断腿子累断筋,十天半月方回还。
据传,湖中原来长了很多莲花,湖水满了以后,只能从海拔约800米的西溪流出去,经过百丈峡、曾滩峪,再往西进入淡水中游河段。因此,土家先民把这里叫做西莲。
现在,人们来到西莲看不到湖了,人们除了看到重重叠叠的大山外,最显眼的是南面的一个大缺口,它叫官渡口,在官渡口外有一条向家溪小河,西莲境内大小溪沟的水都从这里流出去,然后进入水下游河段。现在很多后生都问西莲原来是湖,湖里的水到哪儿去了呢?
关于西莲湖,老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。很久以前,这里住着一群向氏土民。向氏土民中有一武功高强的人。一天晚上,菩萨给报了个梦,说他命里能当天子,只要经过三年六个月的修炼,等到出现鸡飞狗上屋的时机,自然兵马齐备,就能轻而易举地登上皇位。
第二天,他将这个梦告诉全家老小,大家兴高采烈,希望他能美梦成真。以后,向氏土民便更加苦心修炼起来。一日三,三日九,向已炼了三年功夫。向本人天天坚持修练,感到十分劳累,家人为他格外着急,淘气的弟妹们为了让哥哥早日当上天子,便把鸡、狗赶得到处乱飞、乱窜。向见此状,以为时机已到,便发弓开箭,一连朝皇上住的京城射去三箭,其中一箭射入皇帝正在洗脸的脸盆内,皇帝大为震惊。
向在发弓开箭时,一脚蹬垮了出水堵口,西莲湖里的水全部从缺口流出去,同时白竹山一山大楠竹全部爆裂开来,竹子心内全是玉皇大帝为向氏准备的金人金马。因向氏修炼时机未到,金人金马全是血人血马,金人还未跨上马鞍就全部死去掉落在地上了。皇帝见有人谋害他,便立即派兵将向氏捉拿归案,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拷问,什么煮呀、蒸呀等酷刑全用过了,向氏却安然无恙。
官兵们拿向氏没办法,决定将向氏九族诛灭。向氏为不牵连九族被诛,只得从头发中取出生死牌交给官兵,最后被蒸死在煮酒的大甑内。从此以后,西莲的大湖也不在了,有的只是大片大片肥沃的土地。
这个故事和覃垕起事的传说十分近似。说来叫人难以相信。不过向氏先民向大坤带领土民们凿山治湖的传说倒是叫人可信。那时,西莲的土家先民们面临缺少土地种粮的恶劣环境和交通困难,大家看在眼里,想在心里,十分发愁。人们认为,老天爷造就的环境,是命里注定的,就只好听天由命了,可向氏族向大坤却在冥思苦想办法。
提起向大坤,他是一个头脑聪慧、精明强悍、身材魁梧、力大无比,又有远大抱负的男子汉,很受族人的器重和土民们的爱戴。他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或有经验的猎手外出谋求生计,有时一出门就是好久才回家。
时间一长,他跑遍了湖内湖外的山山岭岭,讲起哪儿的地形他都非常熟悉。经过好长时间的思考,他向族人和土民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他根据这里多为西北高、东南低的山势走向的地理状况,提出了在湖的南面堵口把缺口扩大,让湖水从缺口流出去,这样湖周围的大片地可以种粮,走路也就方便多了。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支持,土民们一致推举他承头干这件大事。向大坤接受土民们的重托后,马上带了几个能工巧匠,绕过高山大坡,到南岸五家山、南面山一带调查情况,到湖的堵口实地勘查地形,然后找当地土民分析研究。
经过察看,发现缺口周围山体薄弱,而且土石错落、结构不紧,只要把岩石凿开,把泥土挖掉,将小缺口变成大缺口,湖水流出去是完全可能的。经过现场勘察和调查分析,向大坤和土民们治湖的决心更大了。经过一番准备以后,选定良辰吉日,向大坤带了岩匠、木工、篾匠等技术人员和治湖民工,浩浩荡荡开赴湖堵口,动工干了起来。
他们凿呀,挖呀,一连干了两年,把缺口降下去一截。第三年,天下大雨,湖水上涨以后从缺口翻出去,把泥土、岩石冲走不少,堵口比西溪垭低了很多,湖里的水也少了一截。向大坤见到治湖有了初步成效,心里乐滋滋的,沿湖周围的土民见湖水降了,拍手称快,都夸他们干得好。
良好的开端为以后继续治湖打下了基础,以向大坤为首的治湖队伍信心更足了,办法也多了。以后在施工中,他们不仅加快正面降低缺口的速度,而且在低于湖水线的外坡挖上洞,抽上槽,暴雨一来湖水翻过缺口,冲走的岩石、泥土比先前要多好几倍。缺口垮得更宽更深了,湖水又降低一大截。
试验成功后,自觉前来参加治湖的土民越来越多,他们总结前段的经验,在枯水季节采取内外坡多打深洞,多开深槽,好让湖水暴涨后使更多的岩石、泥土遭冲洗。功夫不有心人,每次施工队伍槽一抽起,洞一挖起,老天就连降暴雨,湖水像从天上掉下来样,飞落直下,汹涌澎湃,势不可挡,缺口土崩瓦解,冲走的岩石、泥土比以前要多很多倍。
雨过天晴,湖水又降下去好大好大一截。就这样,向大坤带着工程队伍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日以继夜拼命劳作,他们像古时候的愚公一样,把湖堵口挖呀,凿呀,泥土和岩石被湖水冲光了,湖水还从缺口外冲出一条大溪沟。
人们见这条溪沟是向大坤带领大家治湖冲出来的,就将它取名叫向家溪,原来的堵口再也堵不住湖水了,新开的缺口成了交通要道,官员、绅士、土民都从这里通过,人们就叫它官渡口。
向大坤带领土家先民治理了西莲湖水,深受当地人民群众的尊敬,当朝皇上十分重视他的才干,为奖励他造福土民的功绩,遂敕封他为向氏部落首领,准予后裔世代承袭,代代相传,人们把他传说成向王天子。
据考证,元末时期,靖安宣慰使司向大望卒,传子向良全,在今西莲(辖西莲、白石及慈利、石门小部分地域)设衙定居,明洪武二年废司设隘并麻察隘丁千户所,直到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,向氏后裔世袭土司易隘官十四世,360多年。
向大坤治湖成功之后,原来被淹没的地域露出了肥沃的土地不久,从高山上迁来很多的土民在这里落户,他们将平地改成稻田,栽上稻谷,坡地种上早粮、药材和茶叶等作物。居住在这里的土家先民不仅勤劳、勇敢,而且十分聪慧,他们从神农因吃千脚虫而中毒,是茶叶水救活性命的传说中,认识到茶叶不仅是解渴、消除疲劳的上等饮料,而且是一种解毒的良药,其经济价值十分可观,土民们在坡地大种茶叶,逐年扩大种植面积,将西莲建成了湘西北著名的茶叶生产基地。
这里的玉京村唐家湾组曾有唐姓三房人种出的茶叶,品质最优良,被世人称为“三房园”茶。这种茶大热天泡上一杯,放几天时间不发霉、不变味,喝下去仍然清香可口。人们曾作过试验,将馊了的饭用“三房园”茶水一泡,很快去掉馊味,仍然可以食用。清乾隆时期,“三房园”茶叶被定为朝廷贡品,因而远近闻名。
现在,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生产,采取乡、村、组兴办茶场与农户分管零星小块茶园相结合的方式,扩大了全乡茶叶种植面积,茶叶收入逐年增加。
特别是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、县开发办、县民族局等单位大力扶持,努力改变生产条件,添置加工机械,不断提高制作技术水平,全乡茶叶基地迅速扩大,茶叶量和质量大为提高。
经过专家鉴西莲因地处高寒山区,终年云雾缭绕,土质属于含富硒元素的板页土壤,生长出来的茶叶无任何污染,茶质独特。
内容节选自:《桑植地名典故》
图片源自网络
编辑:锦郎